专访/沙尘天气袭港 环保署天文台拆解成因
- 国际
- 2025-04-18 13:00:15
- 14
图: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右)、天文台助理台长(天气预测及警告服务)郑元中接受港闻文汇全媒体访问,拆解沙尘天气的成因及影响。\港闻文汇全媒体记者权世平摄 本港自4月13日起受蒙古国南下沙尘影响,本周内屯门、大埔及北区空气污染指数曾“爆錶”,其余12区亦都曾达“甚高”水平。港闻文汇全媒体记者昨日(17日)专访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天文台助理台长(天气预测及警告服务)郑元中,对比2010年“世纪沙尘暴”详解今次沙尘的成因、影响,介绍粤港澳天气预测及空气检测工作,更为市民提供应对措施。 Q:什么是沙尘天气?为什么香港也会出现? A(天文台):沙尘天气,是指强风或湍流经过沙土地区时,将沙粒和尘埃捲到空中,导致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的现象。在沙漠地区,大量沙粒在日照强烈、气温升高导致空气不稳定时,易形成沙尘天气。东亚地区的蒙古国,以及中国西部和北部等沙漠区域,春季常有此类天气。 沙尘离开沙漠后通常会逐渐沉降或稀释,因此能长途影响华南并抵达香港的情况较为罕见。不过,今次沙尘源自蒙古国,叠加异常强劲的东北季候风,将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北部沙漠的微细沙粒吹到香港。 Q:今次沙尘天气与2010年“世纪沙尘暴”相比,有什么异同? A(天文台):从传播路径来看,2010年时,起始于蒙古国的沙尘暴经由中国华北地区,再向东南面扩展,经过台湾海峡落来华南沿岸。当时香港正吹东风,沙尘便跟住东风影响香港。 今次沙尘天气由蒙古国经北路来港。蒙古国南部、中国北部均有山脉分布,此类地形通常可以阻挡沙尘天气。但今次天气形势,是极强的东北季候风一路带沙尘由北向南扩散,令沙尘越过地形障碍来到华南。 从影响上,在过去一个星期,香港最低能见度因此跌至5000米至6000米左右,2010年时最低能见度为2000米至4000米左右。 今次香港多地PM10浓度达402微克/立方米,PM2.5达102微克/立方米。2010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785微克/立方米和188微克/立方米。今次沙尘的浓度低于2010年,影响亦较小。 Q:虽然从数据上看,今次沙尘严重性低于2010年,但考虑到沙尘天气与市民健康息息相关,应如何评估此类事件对公众健康的短期与长期威胁? A(环保署):一般来讲,沙尘暴对香港的影响时间较短,环保署现时以2013年推出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AQHI)作为评判指标。相比之前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AQHI不仅反映空气污染水平,更把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纳入其计算中,并附有相关健康建议。比如当该指标达到“中度”或“严重”时,环保署会建议市民减少户外剧烈运动。 Q:我们留意到有医生等专业人士建议市民特别是“一老一幼”戴口罩,尽量留在室内。沙尘天气期间,环保署会透过哪些渠道(如社交媒体、社区活动)加强公众对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的认知? A(环保署):市民可以通过AQHI网页、智能手机应用程式(App)及电话互动语音系统(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System,IVRS)实时查询了解空气质素情况。另外,因应特殊情况,环保署会提前半日至一日,作出有关空气质素情况的预警。 港闻文汇全媒体记者沐晚、周禹含、苏婷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