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
- 财经
- 2025-04-09 23:54:06
- 52
■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必须以对人才需求的科学分析预测为前提 ■充分用好数据,使数据真正赋能人才培养的供需适配 日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供需适配、经费监管等工作时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强调要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配。要从战略和时代高度深刻领会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的重要性,建好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供给,有力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是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和时代高度深刻领会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的重要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举措。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主动面向社会经济主战场、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优化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更精准对接产业变革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高效培养各类优秀人才,才能助力国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才能使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也是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应有之义。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从现实来看,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也是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钥匙。 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必须以对人才需求的科学分析预测为前提。加强人才市场需求分析研判,要坚持数据驱动,通过搭建全面、高效的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整合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以及高校等多方面的数据资源,构建起一个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各方面信息的综合数据库。通过定期编制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和人才需求目录,提供分行业分领域人才需求分析并有效对接供需双方等,为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和就业者职业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促进供需适配。 搭建好数据平台,强化数据整合的同时,要充分用好数据,使数据真正赋能人才培养的供需适配。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手段,对数据平台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加强前瞻研判,通过对经济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方向、产业变革动态等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数量和技能要求,为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调整专业设置提供前瞻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实现实时追踪和快速感知,利用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人才市场的动态波动,及时发现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以便迅速做出调整和应对。 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色、经济发展规划和人才现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引导高校和职业院校紧密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设置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企业作为人才的最终需求方,也应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要通过建立响应及时、对接精准、多方参与的产业紧缺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校企合作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是关键。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是彰显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的题中之义。通过以数据驱动人才培养适配调整,构建供需双方双向调节机制,能够使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9日 第02版 版名:评论·时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