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中央汇金出手增持ETF 多家券商发声 坚定看好市场前景

4月7日,全球股市遭遇重挫,A股三大指数大幅下跌,上证指数失守3100点,创业板指跌幅超过12%。临近尾盘交易时段,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作。多家券商首席也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ETF,并计划未来继续增持,以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计持有ETF总市值超万亿元。

当天,多只宽基ETF的成交量显著放大。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额飙升至243.15亿元,创下去年10月9日以来的单日新高。易方达旗下的两只ETF表现同样突出,易方达创业板ETF成交额高达126.6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成交额达到107.62亿元。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上证5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的成交额也双双超过90亿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关税冲击下,全球资产进入避险模式。4月3日至4月4日,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均跌超10%,德国DAX、法国CAC40、英国富时100、日经225等全球主要市场指数也分别下跌7.8%、7.4%、6.4%和5.4%。今日开盘后这些指数/股指期货延续大跌。由于清明假期暂停交易,A股和港股对事件反应不足,因此今日调整幅度较大。

华福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周浦寒认为,关税扰动成为影响全球股市的超级事件,规避风险情绪蔓延。国联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包承超指出,外部关税扰动可能对我国出口造成短期冲击,尤其是汽车零部件、部分设备、纺织服装、耐用消费品等行业面临较高关税税率且出口美国金额较大,短期内企业盈利或有压力。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认为,短期调整核心是市场转向务实。长期来看,A股总体盈利能力改善需要以需求向上有弹性为前提,关税扰动可能导致A股盈利能力向上拐点推后至2026年。长期积极因素的短期积极信号尚需积累。

尽管短期波动难以避免,但立足中长期,券商首席们纷纷表达了信心。张启尧认为,当前国内经济整体仍在改善,宽松政策持续加码,美国经济逐步走弱,美联储也处在宽松周期中。此外,科技突破对于信心的强化也为市场提供了支撑。随着外部压力为我国发展内需和国产替代孕育良机,A股市场“以我为主”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强调,越是调整,越要敢于定价长期积极因素。关税冲击带来的基本面担忧出清后,市场可能迎来一个重要的中长周期低点。调整之后,国内的中长期叙事反倒可能更加乐观。

对于当下的A股市场,周浦寒更看好红利、内需、独立自主和反制方向。红利板块具备防御特点,能够承接当前规避风险状态;内需方面,地方债发行加速,促消费力度加大;独立自主方面,关注信创、国产算力、国防军工等方向;反制方面,关注稀土、农业等领域。

包承超认为,中长期视角下,我国企业出海及转口贸易有望延续,对冲部分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在政策支持下,半导体、电子设备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国产化率持续提升。食品(含农产品/水产品等)等行业仍有空间延续中美贸易争端1.0的反制措施,提高自美进口商品的关税,对应企业提价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本土生产需求,迎来利润扩张的机遇。综合上述背景条件,在资本市场短期情绪得到释放后,中国资产的配置性价比进一步凸显,叠加海内外资金充足的回流空间,市场有望逐步回归稳定。

港股市场同样陷入调整,恒生指数收跌13.22%,恒生科技指数跌17.16%。张启尧认为,港股下跌逻辑与A股大致相同,短期难免波动。不同之处在于,港股市场作为一个离岸市场,资金面、流动性受海外资金影响较大,近期在全球风险偏好走弱之下,其表现相对弱于A股。但南下资金继续大幅增持港股,今日尽管港股出现了两位数的下跌,南下资金依然大幅流入近150亿港元,一定程度上对市场形成支撑。

中长期来看,国内因素才是决定港股本轮行情走势的核心。国内科技和新消费的发展趋势,更是决定港股此轮行情能否延续的关键。二季度的调整不改变港股此轮牛市逻辑,等待海外利空出尽,等待美联储降息,等待中国围绕扩内需的对冲政策落地,等待AI科技新进展及港股代表性公司的新利多因素累积效应,后续港股行情有望再次向上突破。

某港股方向的基金经理表示,调整意味着买入时机的来临,未来可以关注地产等方向。而在港的某中资券商人士建议,如果仓位不高,可以在本轮调整中买入,操作上可以选择买指数。

有话要说...